人才是第一資源,也是支撐礦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古城煤礦樹牢“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不斷建立健全人才發掘、引進、培養、使用、激勵、評價、監督機制,盤活現有人力資源,激活組織能動性和員工積極性,優化人才培養政策,有力推進各項人才計劃落地實施,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人才強礦”之路,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廣育人才,完善培育體系
“培養什么樣的人,怎么培養人?如何打造獨具古城煤礦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是該礦人力資源管理部的“心頭事”。為此,古城煤礦把職工素質提升作為“一把手工程”,創新實施“3431”人才培養新機制,強化干部隊伍建設,拓展人才培養渠道,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隊伍。
為抓好全員整體素質提升,該礦按照“因材施教、按需培養”原則,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教育培訓體系,豐富培訓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激發員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全員共同成長。
此外,該礦建立了與職業發展相匹配的“寬帶薪酬”體系,深入推動“全面預算—績效考核—薪酬分配”一體化融合發展,堅持以“厚薪”待人、以“晉升”留人,將現有薪酬考核體系、科創獎勵機制等制度優勢落到實處,充分釋放制度紅利;下發了《古城煤礦精益項目管理成果獎勵辦法》《古城煤礦科技創新管理辦法》,通過工資上的傾斜、待遇上的優先、成果上的獎勵,對“高、精、尖”人才給“面子”、獎“票子”,充分激發了員工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的熱情。
“競”出風采,實現雙向奔赴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該礦結合員工年輕化、學歷高的特點,不斷學習探索、創新載體,努力打造“一專多能、一崗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以競賽為載體,常態化開展員工技能大賽、技術比武等,培養技術型、參賽型的復合型技術人才。比如通風調度楊曉軍獲2023年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綜采一隊王輝軍獲2023年山西省能源系統勞動模范稱號;監測監控站李鵬科獲第23屆全國煤炭行業職工技能示范賽銅獎;機電部付鵬獲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殊榮……
此外,該礦十分注重員工的“理論保障+實操技能水平”共同提升,除了開展技能比武大賽外,還開展了員工“五小”創新、安全知識競賽等,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著力打造一支技藝精湛、能挑大梁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人才興則創新強。古城煤礦倡導“人人皆可創新,創新惠及人人”,創優創新環境,激發創新活力。每年都會對創新工作開展表彰,對“創新能手”“技術大拿”“最佳創意”“改革達人”“礦山發明家”“革新之花”等類別進行獎勵,實行“小改小革職工姓名命名法”,真正讓創新員工物質激勵、精神榮譽“雙豐收”。去年以來,該礦共計完成創新成果近50項,其中《建設對標挖潛體系,推動企業深化改革、突破兩線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獲得2022年煤炭企業現代化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國有企業以精益管理“18字”促提質增效的探索與實踐》項目榮獲山西企聯第九屆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
破立并舉,暢通發展渠道
古城煤礦統籌推進、系統部署、穩步落實,結合智慧礦井建設人才需要,廣納英才、高位引才,持續引進高學歷人才,同時做好人才“畫像”,為該礦人才梯隊建設做好儲備。
該礦創新實施“4+2”考核模式,對大學生進行考核評價;通過“墩苗”“壓擔”鞭策年輕人才成長,做好90后專業化干部儲備;采取對干部崗位和干部本人開展全方位的 “畫像”,提升領導干部應對風險的本領和能力,在重大任務和考驗中識別、鍛煉干部;采取“3+2”考核模式和“433”評分機制,聚焦管理人員主責主業,突出對KPI、GS指標完成情況、重點工程(工作)完成情況,黨建、安全環保責任等考核,形成全面、系統、準確的考評結果,實現管理人員的精準“畫像”,讓管理人員“上有動力、下有壓力”,提升管理人員隊伍整體活力。
同時,推行“一人多崗、一崗多能、能兼則兼”,深化職級序列改革,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能、人崗相宜、自我實現”的人才工作局面,為全面開創高質量發展的集團產量效益第一礦井新局面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文 王亞楠)
責任編輯:郝佳麗